《幼学琼林》(卷三卷四) 第三十三集 陈愫汎老师主讲 台南极乐寺 /10/17 本集经文 我们就继续再往下卷四的部分,“鸟兽”。我们看到第一句是“麟为毛虫之长,虎乃兽中之王。” 我们先看到注释第一的地方。传说中罕见的神兽,麟。形似鹿,但体积较大,牛尾、马蹄,头上有独角,好多种的组合,背上有五彩的毛纹,腹部有黄色的毛,雄者称为麟,雌者称为麒,统称为麒麟。我们古代的一些动物,像凤凰,凤为雄的,凰为雌。这边麒麟,这里雄者为麟,雌者是麒,我们常讲麒麟,就统称为麒麟。这种动物性情很温和,不伤人畜,然后还有不践踏花草,叫做仁兽。相传世上有圣人的时候,此兽才会出现。 我们读到《春秋经》,孔子作《春秋》,就在西狩获麟的时候停笔了。原因,孔子看到麒麟,他说这不是圣君出现,竟然有此兽出现,他心中还很悲伤,然后就此《春秋》就绝笔了,没多久孔子就往生了。 我们看到《说文解字》这个鹿部里边,它里边注解到麟字,这个麟是大牡鹿。这个牡是什么?牝牡(ㄆㄧㄣˋㄇㄨˇ),动物的雌性跟雄性。我们在古代,动物雌性叫做牝,牡是雄性。所以我们有一个成语叫牝鸡司晨,司是管理,就是早上叫我们起床的应该是公鸡,现在换成母鸡了。牝鸡司晨,换了。牝牡这边就是古代在称动物,雄性、雌性用牝牡这个词。 “麟为毛虫之长。”毛虫是什么?是长毛的动物,不是毛毛虫,是长毛的动物。“虎乃兽中之王”,老虎,这个我们大家应该都满熟悉的。虎乃兽中之王,百兽之王,虎,老虎。 再看到下一句是“麟凤龟龙,谓之四灵;犬豕与鸡,谓之三物”。 这边就讲到“麟凤龟龙”,刚刚我们看到的是麟,麒麟,现在讲到还有凤。我们先看到注释第一的这个凤字,传说中的百鸟之王,雄的叫做凤,雌的叫做凰,这个也是象征祥瑞的鸟。我们常常在建筑物里边,家里边也常常都会画凤凰。我印象很深刻,我们老家,我爸妈的那个房间,床榻前面很讲究的,还有一个木,就是木板这样,二边画的就是凤凰鸟。以前的那个屋子,那个三合院的,里边的主卧,卧室二边就有木板,然后画上凤凰。 我们看到这个“四灵”,就是古代认为有灵性的四种神兽,就是麟、凤、龟跟龙。这个在《礼记》里边有记载到,《礼记》它就讲到:“何谓四灵”,什么叫做四灵?就是麟,然后凤,还有龟,还有龙。 我们再来看一下下一句,“犬豕与鸡”,叫做“三物”。三物是什么?这个犬就是狗,然后豕就是猪,还有鸡,这个叫做三物。我们来看一下第三注释,豕是猪,这个应该大家不陌生。第四个,三物,犬豕鸡这叫三物,这是古代在结盟、立誓的时候,把动物的血滴入酒中,然后饮酒盟誓。他们会沾那个血,然后沾在嘴巴上,代表就是说我们讲的话是很守信的。君王用的是什么?猪血。大臣用的是什么?狗血。百姓用的是鸡血。所以这个就是猪,然后狗,还有鸡,这个叫做三物。古代常常有歃血为盟。 我们再看到下边的另外的动物:“騄駬、骅骝,良马之号;太牢、大武,乃牛之称。” 这边讲到的是“騄駬”跟“骅骝”,这是良马的名称,“之号”就是指它是良马的名称。 我们来看一下注释第一这个地方,“騄駬、骅骝”,这是古代的骏马名。我们常常会看到民间也画八骏图。《穆天子传》里边记载到,周穆王有八骏马,有八匹骏马。哪八匹?我特别用橙色的把它标注出来,第一匹叫做赤骥,赤骥是火红色的马;第二匹是盗骊,盗骊是纯黑色的马,纯黑色的;然后白义,是纯白色的马,纯白色的;接下来是逾轮,逾轮是青紫色的马,这个我们很少见,比较常看到的好像是黑色跟棕色的马,比较常见,这个逾轮是青紫色的马;还有山子,山子是灰白色的马,灰白色的;下来是渠黄,渠黄是鹅黄色的,这个我是没有见过,鹅黄色的;再下来是骅骝,骅骝是什么?黑鬃黑尾的红马,它的鬃,鬃就是马背上边,这张图,这边就叫做鬃或叫做鬣,待会我们会看到有一个鬣字,往下有个鬣,会看到,马鬃就是指这个地方,然后尾巴,这里。你看这匹马脚还穿白色的袜子。骅骝它是黑鬃黑尾,就是它的鬃毛的地方,还有尾巴的地方是黑色的,身上是红色的,红马;再下来是騄駬,騄駬是青黄色的马。这些在古代可能很常见,有这么多的品种。我们居住的地方,可能看这些马不太多。像我去云南,我都还分不清楚那个马骡,这些我都分不清楚,看它们就长得都非常的像,所以都分不太清楚。他们跟我讲,那个长得比较高壮的,或者体型怎么样、耳朵怎么样。在我们这不常见,看了都很像、都差不多。你看这边的颜色挺多,不过这个颜色比较多一点,可能应该就比较好辨别。这是八骏马,周穆王的八骏马。 这边下面的备注这个地方,我也特别跟大家提到这是《穆天子传》,又名《周王游行》,作者不详,约成书于战国时代,是记载周穆王巡游的事情,说他骑的骏马到昆仑山去会见西王母。 我们再往下看,还有个“太牢”这边没有讲到,好,太牢跟大武乃牛之称。我们先看到注释第二的这个地方,这个“太牢”,牛的别称,这是祭祀的牛。《大戴礼记.曾子天圆》这个部分记载到:“诸侯之祭”,诸侯的祭祀,牛叫做太牢。“大夫之祭牲”,所祭拜的那个牲,那是羊,羊叫做少牢。所以太牢是牛的别称,这边讲到太牢乃牛之别称,这个少牢就是羊的别称。 另外,也有记载到另外的一说。我们往下看一下,古代帝王祭祀社稷的时候,社稷就是土神、谷神,牛、羊、猪三牲全备的就叫做太牢,就是指在祭拜的时候,有牛、有羊、有猪,这个三牲都齐全的就叫做太牢。古代祭祀的时候所用的这种牺牲,我们现在后来有一个词汇叫牺牲生命,有没有?这个牺牲原来是指到,就是古代在祭拜所用的这些牲畜,它们牺牲它们的生命来祭神。所以后来这个牺牲就引申到,我们说牺牲自己的生命去从事报效国家。 在行祭之前需要先饲养在牢里边,牢就是指关动物的地方,就先饲养在那边,故这一类牺牲就称为牢,所以这边的牺牲就是指那些祭拜的动物。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,而有太牢跟少牢之分:少牢有羊跟豕,就是羊跟猪,没有牛,这是少牢;太牢就是前面讲到牛、羊、猪三样都齐全,少牢就没有牛。另外祭拜如果也不是同时有羊跟猪,他们又加上一个特别的特,特羊或特豕,意思就是说祭拜的时候只用羊,加上一个特别的特,特羊,或者特豕,如果有看到这样的词汇,就是指到说祭拜的时候只有单一用羊或用猪。 《礼记.王制》里边又讲道:“天子社稷皆太牢”,天子祭祀的时候用太牢,就是牛、羊、猪三个齐备;诸侯社稷的时候用少牢,就是没有牛,就羊跟猪。所以这个天子、诸侯还有大夫,社稷所拜的东西,就是准备的牲畜不太一样。当然,天子祭拜所准备的祭礼是比较高规格的。这边我们看到《幼学琼林》里边讲到“太牢、大武,乃牛之称”,显然指到的就是第一个解释的这个地方,《大戴礼记》里边讲道:“诸侯之祭,牛曰太牢。大夫之祭牲,羊曰少牢”。 我们再看到第三个注释这个地方,“大武”。大武,这是祭祀的时候对牛的一个称呼,大武。这个词我们来看一下,《礼记.曲礼下》里边讲道:“凡祭宗庙之礼”,祭宗庙,宗庙就是祭拜祖先的地方,凡祭宗庙之礼,“牛曰一元大武”,牛给它一个封号叫做一元大武。唐朝孔颖达《正义》,就是对《礼记》的一个注解,它讲到什么?这个元就是头,我们这个元字就是头的意思。我们说元首元首,元跟首都是指头部的意思。武是迹,就是足迹。“牛若肥则脚大”,它的迹就很大,这个脚印就特大的意思。所以这边“脚大则迹痕大,故云一元大武”,就是指这样。祭拜的时候叫它一元大武,一定找特别肥大的,牛若肥则脚大,脚大则迹痕大,就这样子,叫一元大武。所以看到大武也是指牛的称呼,这典故是从《礼记》里边来。 我们再往下看一下“羊曰柔毛,又曰长髯主簿;豕名刚鬣,又曰乌喙将军”。 这边其实就是从《礼记》里边,刚刚前面我们讲到,祭宗庙之礼,前面他讲祭宗庙之礼,牛叫太牢,这样的称号,然后羊叫少牢。这边讲到的是“羊曰柔毛,又曰长髯主簿”,这边的“柔毛”就是指羊。我们知道那个羊毛很柔顺,特别的羊,有的羊摸起来应该也还粗粗的。“凡祭宗庙之礼……羊曰柔毛,又曰长髯主簿。”孔颖达疏里边讲到:“若羊肥则毛细而柔弱,故云柔毛”,这是讲到羊如果很肥的话,它的毛是很细柔的,所以叫做柔毛。这个柔毛,它的那个毛是柔的。“言肥泽也”,肥泽就是指很肥的意思,很肥嫩,这样的意思,长得很好。这是柔毛。 然后又叫做长髯主簿,这个“长髯”,髯就是指长须两鬓,两鬓旁边这个地方有长须。古代的女孩子很多,男孩子也有那个鬓毛特长,后来应该说是退化了,现在我们没有再用了。古代不是常常说当窗理云鬓吗?所以她们古代女孩子那个云鬓是很长的,所以才会有那个云鬓,像云朵般的鬓发。我们现在没有,就只有很短,因为大概用不到了,所以就退化掉了。这边的长髯主簿,长髯,两颊上的长须。 第三,这个主簿是古代的官名,为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,掌管文书的辅佐之吏,官吏、佐吏,这是一个官职名。所以把它封了一个这样子的称号,还挺好玩的,长髯主簿,因为羊的毛很柔顺、很长。 我们再往下看是猪,“豕名刚鬣”,我们看一下第四注释的地方,“刚鬣”,古代祭祀所用的猪的专称。《礼记》里边:“凡祭宗庙之礼……豕曰刚鬣,又曰乌喙将军。”所以你看前面这个羊封它叫主簿,后边的这个猪叫它将军。我们来看一下,这个鬣就是脖子上边长而密的毛,就是刚刚我们讲到的这个鬃,鬃就是指马鬣的意思。我们讲到这边不是有这个鬃字吗?黑鬃黑尾这个鬃字,这个鬃就是指马鬣,就是这个鬣字,脖子上长而密的毛,这两个指的东西是一样的。我们再看到第五的地方,在《说文解字》,这边下边有,鬃,《说文解字》:“马鬣也”。在《说文解字》里边就对鬃字的解释,马鬣也。 我们再看到“乌喙将军”,是猪的另外一种称呼。为什么?猪很贪食、很贪吃,所以称猪为“乌喙将军”。这个喙字原来就是鸟兽的嘴巴叫做喙。为什么叫它乌?我们看到这个猪黑色的毛,黑色的猪听说品种是最好的,有听人这么说。这个乌喙将军,给它封个将军的称号。这个在《礼记》都有,就这样的称呼,这几句话跟前面的太牢都是连贯的,凡祭宗庙之礼,牛叫太牢;羊叫柔毛,又叫长髯主簿;豕曰刚鬣,又曰乌喙将军,所以在《礼记》里边就做这样子的称呼。 我们再往下看:“鹅名舒雁,鸭号家凫。” “鹅”又叫做“舒雁”,“鸭”叫做“家凫”。一个鸟,一个几,这是念作ㄈㄨˊ的音,家凫。 我们看到第一个“舒雁”,鹅的另一种称呼。《尔雅》这本书里边讲到舒雁。《尔雅》这本书主要就是解释一些字,然后一些动物、植物,是释名。这边舒雁就是鹅,因为鹅的形状像雁,但又徐行不飞,没像雁子,大雁可以从北方飞到南方,春天又返回。所以叫做舒雁,很像雁,但是徐行不飞,再鸭子,鹅跟鸭都比较没有飞那么高。 我们再往下看“鸭号家凫”,鸭子又叫做家凫。这个凫是野鸭的意思,家凫当然就是家里边饲养,不是野鸭。家凫就是鸭子,这是一些动物的另外的别称。除了这些不一样的名称之外,还有因为我们方言,就是各地方的称谓也不太一样,对于动物、植物的称谓也不太一样,称呼不太一样,所以读古书的时候,这个还挺麻烦的。包括其实像我自己长在澎湖,澎湖讲的鱼的名称,跟台湾本地这边称鱼的名称不太一样。所以古代还没有那么认真去把它画图下来,现在还好,比较好辨识一点,就是说科技的这种可以照相,比较实体一点,可以写下来名称,几千年后要再辨识这种动物或者这种鱼叫做什么名称,是比较简单一点,比较刻意了解,这个是叫做这样子的一个名字,长得是这样子。古代其实真的,透过这样的文字还不太好去辨识,有些会流传下来大概就是不断的,各朝代就这样子的依循下来,然后才那个线索比较没断掉、比较能够去了解。 我们再看一下“鸡有五德,故称之曰德禽;雁性随阳,因名之曰阳鸟”。 “鸡有五德”很有趣。我们看到注释这个地方,“德禽”:“鸡有五德”,所以称它为德禽。我们来看一下鸡有哪五德?鸡有五德,所以称为德禽。在《韩诗外传》里边记载到这么一段,它说:“君独不见,夫鸡乎,首戴冠者,文也”。第一件,君独不见,君就是指对称你,你难道没有看到这个鸡吗?首戴冠者,就是它有鸡冠。文也,看起来就非常斯文的那个样子。这是第一德,文也。“足搏距者,武也。”搏距,距是鸡的脚后跟,大家看一下,就是这个地方。不知道是不是这个?诸位前辈,就这个地方,在打架的时候,它这个可以当武器用,很厉害的,多出来的很厚的这个变成是茧,但是很利。这个就是搏距,就是距,它在跟人家打架的时候很勇猛的,用那个会触人,会伤人的武器。足搏距者,武也,就是指它的脚有这个距,可以当作武器,打起架来非常的勇武。“敌在前敢斗者,勇也。”敌人在面前它很勇敢,很敢斗,这是很勇,勇也。这个情形,这个勇也。“得食相告,仁也。”它如果获得,就是有吃的,它会互相告诉同伴,说这边有吃的,这个仁的表现。“守夜不失时,信也。”早上公鸡叫我们起床,守夜不失时,这个叫做信。“鸡有此五德,君犹日瀹而食之者,何也?”很有趣,它说,鸡有这五德,那你们还每天去煮它,那个瀹是煮的意思,每天去煮鸡来吃,何也?还吃它。具有这个五德:文德、武德、勇德、仁德、信德,从它身上就看到了这五德,所以还去吃它实在是不应该。 第二个我们来看一下阳鸟,“雁性随阳,因名之曰阳鸟”,雁的性情它是随阳,就是指喜欢,阳就是温暖。鸿雁之类的,性喜暖,会随季节变换而南北迁移,所以叫它为阳鸟,它就是飞往温暖的地方的意思。所以“因名之曰”,这个名就是称呼,当动词用,这个名是称的意思,就称它叫做阳鸟。 我们来看一下,下边有这一段文字,是《格物论》里边,这本书在古书里边常常引用它的一些说法。在像明朝洪自诚的《菜根谭》,《菜根谭》里边就有一句,《格物论》里边讲,“萤是从腐草和烂竹根而化生”。所以看来这一本书大概介绍就是动物的一些习性,就是谈论动物的一些东西,相关的这样的一本书。里面它就记载到:“雁,阳鸟,状如鹅”,它的形状如鹅,“飞有先后行列”。“其性爱阳而恶阴”,恶就是讨厌,爱阳而恶阴,不喜欢阴,“北地苦寒冷”,在北方很寒冷,“南方和暖”,所以在秋日,在秋天的时候就自北方而投南,从北飞到南方来。“至春日”,隔年春天,“则自南而投北”,就从南边再飞回到北边去,这样的情形。 这个雁,看一下这个鸿雁,你看它的名称有这么多,鸿雁亦名原鹅、大雁、洪雁、冠雁、天鹅式大雁,还有随鹅、奇鹅、黑嘴雁、沙雁、草雁,名称可真多。 这个鸿雁,这个雁在我们中国文学里边是常出现的,大鹏鸟,这个鸿。像鱼雁传书,这个鱼雁后来我们也代表书信,它南来北返,书信,寄书信。也因为它的这样的习性,就是在天寒的时候会飞向南方,暖了之后隔年春日它又飞回去了,所以一些文人看到这样的情形,他在家里边可能等待他所思念的人,看到这个雁子都来回,都看过了,怎么他等待的人还没有来?所以常常这个雁都会出现在诗词里边,他讲雁子成人字形都回来了,为什么我等的人还没有回来? 以前读到这个诗的时候,我们这边不容易看到大雁,在台湾这个地方。有一次在民国八十四年的时候,印象很深刻,第一次到加拿大去,在整个雪地上,一抬头看到天边排成人字形,以前一直在诗里边怎么排成人字形,是怎么一回事?终于在民国八十四年看到这一景了,就排成这样子,就排成人字形,就是这样子的情形。就这样子飞越,从北方飞到南方,然后隔年春天再从南方飞回北方。那前边有一只领头的,有一只领头的,所以你看就排成人字形,很有趣。然后就划过天边这样子,队伍非常的壮观。 我们再往下看这个,下一个是“家狸、乌圆,乃猫之誉;韩卢、楚犷,皆犬之名”。 你看这有专有名称,因为这个犬特别好,就是刚刚我们讲到的周穆王的八骏马一样,因为太好了,良马,所以你看都有名字,然后还流传这么久。 这边我们要介绍到的是家狸跟乌圆,乃猫之誉。我们看一下第一个注释,“家狸、乌圆”,猫的一个别称、别名。狸就是野猫。在唐朝段成式的《酉阳杂俎续集.支动》这边,这个部分就提到说:“猫一名蒙贵,一名乌员”。所以你看除了它叫做家狸跟乌圆之外,还有一个叫蒙贵,还有别的名称。 明朝高启他有一首诗,《寄王七孝廉乞猫》。王七孝廉,这个王七,然后这个孝廉,孝廉是科举时代的举人。就写了一首乞猫诗,要一只猫这样子,他说:“岂无老乌圆,昔壮今何惫?”清朝王忘庵,王忘庵是清朝的一位画家,也是一位诗人,他的《题画猫诗》里边,他就讲到“乌圆炯炯”,这里边的乌圆炯炯,我们看到也用到这个词汇。但是用炯炯这两个,比较专是讲到猫。猫的眼睛很特别,它还会随著白天晚上,这个瞳孔会不太一样。很像阳光愈强,它就变成是一条线这样子,很细,所以要画这个猫也要画得很清楚。 我记得有一次很像是看到,很久的记忆了,看到好像是宋朝一个人,画可能没有画好。譬如说他画了一幅是画花跟猫在一块,结果花画得非常的茂盛,然后那个猫的眼睛是画一条线,他说这个画不对。为什么?猫一条线代表它就是在日正当午的时候,日正当午的时候那个花不会是茂盛的,它是有点蔫蔫的。如果大家有种过植物的话,花在太阳光很大,日正当中的时候,那个花瓣是有点垂的。比较漂亮的时候会是在早上,就是阳光还没有那么强的时候,那时候花你会看到非常鲜嫩的感觉;到中午的时候,你就会看到是这样子。所以你会看到这两样东西画在一块,行家一看,他说画错了。所以可见,画这个也不是你随意把它组合起来就可以。 我们再看到第二个,“韩卢、楚犷,皆犬之名”,韩卢跟楚犷都是狗的名称,古代的良犬。我们看一下《广雅》这边就记载到:“犬之良者”,犬之良者就是良犬,很棒的狗。像哪里?宋国的鹊、韩国的卢、楚国的犷、晋国的獒,这个都是良犬的名称。战国时代韩国矫健善驰的黑毛猎犬,就是韩卢,在《战国策.秦策》里边就记载到这一句话,它说:“以秦卒之勇,车骑之多,以当诸侯,譬若驰韩卢而逐蹇兔也”。以秦卒之勇,秦兵,秦国的士兵这么勇猛,车骑这么多。以当诸侯,就是指跟诸侯,这个当就是抵挡的意思。就好像是什么?驰韩卢,驰韩卢就是指韩卢跑得很快,很矫健善驰,跑得很快,然后去追什么?蹇兔。这个蹇是什么?跛脚的意思,这个蹇字就是指跛脚,走得很慢。就好像韩卢去追那个蹇兔,那当然指到的是什么意思?太简单了,这样的意思。韩卢逐蹇兔,就是指这件事情太容易就办到了。跑得这么快的狗去追那个跛脚兔,那很快就,这个兔子不用跛脚,被犬一追,它大概也就没命了。 这个兔子很快就是,因为自己养过兔子,然后我刚开始养的时候不晓得这样的习性,结果就把它,我们家小朋友就放在外面屋子,让它晒个阳光。结果那次特别去接我,回来之后兔子死掉了,不晓得为什么。后来我问了我们生物老师,他才跟我讲,它被关在笼子里边,但是有狗来追它,它会一直跑,跑到肾上腺素飙太高,它就负荷不了,就死掉了。后来我才知道这样子,所以常常别说追蹇兔,其实很会跑的兔,这个狗一追它,它也是没办法,敌不过那个狗的。它就在那边追,它在旁边笼子那边挑衅它,它就会非常的紧张,绕来绕去这样子,然后心脏负荷不了,就会死掉。这边韩卢、楚犷都是狗的名称,良犬的名称。 我们再往下看:“麒麟、驺虞,皆好仁之兽;螟螣、蟊贼,皆害苗之虫。” 这边“麒麟”跟“驺虞”,麒麟刚刚我们也有讲过,所以我们这边就不再讲了,这一段的资料跟我们前面讲的那个麒麟是一样的。 “驺虞”,这个是义兽名称,驺虞。我们先看到注释第二个,驺虞,传说它只吃死动物,也不吃生草,所以称它性仁,就是指这种动物非常有仁慈之心,只吃死的动物,连生的草都不吃。在《诗经.召南》就有一篇“驺虞”篇,《毛诗传》里边就讲到,驺虞是兽名,“白虎黑文,不食生物”。所以我们后来就把麒麟,麒麟我们前面有讲到,它就是不践踏花草,不伤人畜,性情非常的温和,跟驺虞都很相似,所以都称它是好仁之兽。 下边对比的是“害苗之虫”,前面是仁兽,后面是害虫。这边的第一个字念作螟(ㄇㄧㄥˊ),第二个字念作螣(ㄊㄥˊ),然后蟊,然后贼,这是吃庄稼的四种害虫。《毛诗正义》里边有讲到:“去其螟螣,及其蟊贼,无害我田稚。”就是指到去除,把螟螣还有蟊贼把它除去,不要让它去伤害了我的田稚。这个稚就是指刚长出来的禾苗。汉朝《毛亨传》里边讲到,这四种害虫是怎么样?“食心”,吃那个心,“曰螟”;“食叶曰螣”,特别吃叶子的;还有“食根”,特别吃根的叫蟊;食节的,节,一节一节的,那个食节的叫做贼,这是四种害虫。 东汉郑玄笺,东汉的时候郑玄所注解的:“此四虫者恒害我田中之稚禾”,就是指这四种虫常常害我田里边的稚禾,这种小苗,“故明君以正己而去之”,所以明君要正己,要端正自己,然后去之。这个就引了下来,除了就是说从四虫害稚禾之外,从这边一引,就是说明君必须要正己,然后要去这些你身边的害虫。身边的这些害虫,就是指到这些阿谀的人,那种邪恶的人,你必须要远离他,这样的意思,就是这四贼你必须要远离去之。 我们再往下看这个:“无肠公子,螃蟹之名;绿衣使者,鹦鹉之号。” 螃蟹的另外一个名称叫无肠公子,无肠公子就是指螃蟹,螃蟹的别名无肠公子。葛洪,晋朝,魏晋南北朝晋。葛洪的《抱朴子》:“称无肠公子者,蟹也”,所以叫无肠公子的螃蟹,蟹也,没有肠子。 再看到第二个,这个是“绿衣使者,鹦鹉之号”。这个很有趣,这个典故是唐玄宗封鹦鹉叫做“绿衣使者”。这个典故是怎么样,我们来看一下。绿衣使者是鹦鹉的别称、别名。相传唐代长安有一个豪民,就是很有钱的,叫杨崇义,被他的妻子刘氏还有邻居叫李弇谋杀了。县官就到杨崇义,到杨家去勘察。结果架上的鹦鹉忽作人言,忽然会讲人话,它说杀害家主的是刘氏跟李弇,结果案情就大白了。唐玄宗因此就封那只鹦鹉叫做绿衣天使,之后就把它交付给后宫喂养,就给后宫去喂养。然后张说并为之作,就是写了一篇文章叫做《绿衣使者传》。我们很清楚,我们之前有谈到《毛颖传》,常常为动物,然后还有东西写传的,这是在唐朝里边很特别的。一般我们以前写传,都是为人物作传,在唐朝,为动物还有物品作传的挺多的。 我们再往下看:“狐假虎威,谓借势而为恶;养虎贻患,谓留祸之在身。” 这边我们先看到第一个“狐假虎威”,这个也是有典故的。我们看一下这个“狐假虎威”,在《战国策》里边就有记载到这么一段,它说:“虎求百兽而食之,得狐。狐曰:‘子无敢食我也!’”虎求百兽而食之,老虎什么都吃。有一天老虎抓到了狐,那只狐就跟它讲,你不敢吃我。“天帝使我长百兽”,长在这边当动词,就是做为百兽之长。“今子食我”,你现在吃了我,“是逆天帝之命也”,你是违逆天帝之命。然后它还跟它讲,“子以我为不信,吾为子先行,子随我后”,它说你如果不信的话,不信我所讲的话,就这样子,我走在前面,然后你跟随在我后面,“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”,然后看看百兽看到我哪敢不跑?那个走就是跑的意思,走闽南语叫做tsáu,这个字就很明显,这个走就是tsáu,就是我们现在跑的意思。古代在步行是用行字,所以我们闽南语叫kinn,行路。那个行就是十字路口,行路。 这个“虎以为然”,就好吧,就这样,然后就“故遂与之行”,就跟狐一起走。结果“兽见之皆走”,其他的这些动物看到了,都赶快就跑掉了。“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,以为畏狐也”,这只老虎不知道人家其实是害怕它才赶快跑的,因为怕老虎吃它,还以为是因为畏惧狐。所以我们说老狐狸,这个狐就是比较精明一点。后来我们就有这个成语,狐假虎威,叫做“借势而为恶”。这个是不好的成语,藉着别人的势力然后做坏事,叫狐假虎威。 第二个,我们再看到养虎贻害,那个贻是遗留祸患的意思。这个典故是在《史记.项羽本纪》里边记载到这样的一件事情,楚汉两方相约以鸿沟为界停战,就是鸿沟条约,就是楚汉相争,以鸿沟为界,就停战了。楚就是项羽,汉就是刘邦,以鸿沟为界线停战。项羽就引兵东去,而当时候张良跟陈平就建议刘邦要乘机攻打项羽。说汉朝已经拥有天下大半,楚兵正处在饥饿疲惫的时候,那时候项羽的兵力已经减弱了,这个时候是消灭他最好的时机。如果让他们回去,这个叫做什么?“养虎自遗患也。”所以我们叫养虎遗患这个词,养虎贻害也会讲到养虎遗患这个词。最后刘邦有听,所以就把楚给灭了,后来就获胜了。后来多用于比喻纵容敌人,自留后患。所以我们说养虎贻害,养了老虎,这个不是自找麻烦吗?为自己留下祸害。所以养虎遗患就是留祸之在身,这边养虎贻害,谓留祸之在身。 好。我们再往下看下一句,下一句是“犹豫多疑,喻人之不决;狼狈相倚,比人之颠连”。 “犹豫多疑”,这比喻人就是犹豫不决,我们现在常常讲犹豫不决。“人之不决”就是遇到事情没有办法下决定。“狼狈相倚,比人之颠连”,狼狈为奸,我们现在常常用到狼狈为奸、狼狈相倚。 我们先看到第一个犹豫,犹豫这个词有两种说法:一说以犹跟豫为二兽的名称,它们的性情皆多疑,它们这两种兽性情都很多疑。在《幼学琼林》里边,把它列在鸟兽里边,可以想见他认为犹豫就是指动物。另外一说是指到犹豫是为双声字,“以声取义而无本字”,就是有这样子的一个音出来,但是没有那个字,就是相同音。 犹豫这边我特别把它标了一下这里,犹,所谓的双声就是指到声母的部分一样的。这个词里边两个字,第一个字跟第二个字声母的部分一样,这叫做双声字;如果是韵母一样的话,叫做叠韵字。这里你看到这个y开头,y,这是双声字,这是用一般的通用拼音。youyu,you,你看它的开头这个音是一样的,所以它是一个双声词。以声取义而无本字,就是以声来取那个意思,所以它没有那个字,你只要藉的这个相同的音。后来也有写成“由豫”,有写成这个“游预”,还有后面游泳这个“游豫”,还有下来这“犹夷”,“犹与”,你会看到这些音都是相似的,这个叫做以声取义而无本字。有人把古书里边的用到犹豫的这个词,把它列出来,他们觉得这个词应该不是指两种动物,而应该是指声音上的关系,就是去用了那两个字来,它是没有本字的,以声取义而无本字。所以这种以声取义无本字的字,我们常会看到有多种写法,就是音相同的就列出来,就可以了。 在《集韵》里边有讲到犹是像麂,就是小鹿的样子。说这种小鹿是性情很多疑,只要一听到人的声音,它赶快就咚咚咚,然后就爬上树木上边去,这个登木,会登木;没有人的时候才又下来,听到人声又赶快冲,又冲上去了。《集韵》里边讲到,犹是指这种像麂的,一个鹿再一个几这个麂字,像小鹿这种动物,性情很多疑,很紧张。然后有讲到豫是大象,大象吃东西,用它长长的鼻子卷东西起来吃。就讲到这两种动物是属于性情比较多疑,这个是这样的一说。 我们再往下看这个“狼狈”,狼狈这个词我们看一下。狼狈这边,“狼狈相倚”,这一样有两种说法:第一个是说狈为跋的讹字。狼跋就是指老狼,那个狼前进的时候,会踩到自己下巴下垂的那个肉,后退的时候,会绊到自己的尾巴而跌倒。所以我们说那个狈是狼跋的意思,因为在《诗经》里边,这个“豳风”,《诗经.豳风》,十五国风里边的豳风,有一篇“狼跋”,写到这种动物那种情形,就很狼狈那种情形。 一说这个是指两种动物,我们《幼学琼林》里边说狼狈相倚,可想见它指到的是狼跟狈是两种动物,就是狼跟狈。狈长得跟狼很相似的,狼跟狈两个长得都很像,但是唯一有区别的地方是,这个狈的前脚,它前面的脚比较短,后脚比较长;而狼是前脚比较长,后脚比较短。所以它们走路的时候,狈就趴在狼上边这样子跳跃,所以两个狼狈相倚,互相就是搭驾着走路或偷袭牲畜,这样的一个情形。所以这边讲到狼狈相倚,讲到就是指狼跟狈这两种动物,就以后边第二说的这个部分。 这在段成式,刚刚我们有讲到《酉阳杂俎.毛篇》里边,就写到这样的一个情形。后来我们会用到狼狈为奸,这是指狼跟狈两个很狡猾,然后去偷袭牲畜。这边指到的是比人相倚,“比人之颠连”,就是进退两难的意思,狼狈比喻情势很窘迫,进退两难。 在《文选》里边,《昭明文选》里边有选到李密的一篇文章,叫“陈情表”,里边就有这么一句话:“臣之进退”,臣就是指我,就是李密自己写给皇帝的,就自称为臣。他说,臣我进退,“实为狼狈”,就是进也不是、退也不是。狼跟狈也一样,要进退都很难,要两个有默契,如果一个要往前、一个要往后,那可能这进退两个就很不自在。所以后来我们就有这个词,狼狈就指到那个处境很窘迫,进退两难这样的意思。后来这边讲比人之颠连,颠连就是指颠沛流离的意思。颠沛流离就是处在很不好的环境,困顿窘迫的环境之下,颠沛流离。 我们再往下看下一个:“胜负未分,不知鹿死谁手;基业易主,正如燕入他家。” 这个从字面上我们就看到“胜负未分”,就是胜跟负还未分,不知道鹿会死在谁手上,不知道谁会获胜的意思,这句话。然后“基业易主”,基业就是指这个事业换主人了,易是更改的意思,换了,换了主人,正如,就好像燕入他家,燕子飞入他家。这个是有典故的。 我们先看到第一个“鹿死谁手”,第一个注释的地方,鹿死谁手,鹿是古代狩猎的主要目标,比喻是政权。以前狩猎的时候,君王特别喜欢打猎,本来喜欢打猎很喜欢打鹿,后来这个鹿愈来愈少了。所以我们后来不是有个逐鹿中原吗?为什么会逐的是鹿?因为古代狩猎的主要目标,君王特别喜欢打鹿。所以后来它就比喻到的是指,借代为指到是政权。鹿死谁手,这边指到共争地位或一物,不知道谁是取得最后的胜利。鹿死在谁的手中,就是指不知道谁是最后获胜的那个人。 我们再看一下《晋书.石勒传》里边记载到,这段主要是石勒曾经问大臣徐光,他就问他,如果比作昔日的君王,就是以他比昔日的君王,你觉得我是可以跟哪个相比?当时候徐光就高捧石勒,就讲他,汉高祖比不上你,只有谁比得上你,赢过君王石勒你?他说只有轩辕黄帝,他说只有轩辕黄帝赢过君王,这个君王就是指石勒,这是后赵的开国国君石勒。石勒之前我们像也有提到,在“鬼神”那个部分有提到,咒吐莲花,有没有? 前文就是徐光讲他汉高祖都比不上,只有轩辕黄帝比得上。然后石勒就讲:“人岂不自知,卿言亦已太过”,他说,人哪有不自知的?您讲得太过了,捧得太高了。他就说,他自己就讲:“朕若逢高皇”,朕就是指他自己,就是石勒,他说如果我碰到,逢高皇,高皇就是汉高祖刘邦,“当北面而事之”,当北面而事之就是指他称臣。北面就是当臣子的意思,南面是当君王。南面就是坐北朝南,这是君王的地位。臣子要拜见君王就是要面向北,所以北面是指臣子。他说当北面而事之,就是如果我碰到的是汉高祖的话,那我会当他的臣子,然后事奉他。“与韩、彭竞鞭而争先耳”,就会跟谁?韩信,我们知道刘邦,韩信还有彭越都是里边的大将。竞鞭而争先,就跟他们一较长短这样的意思。“脱遇光武”,就是指到如果,这个脱是如果,遇上了汉光武帝,“当并驱于中原,未知鹿死谁手!”就这边,如果碰到汉光武帝,我会跟他并驱于中原,就是逐鹿中原的意思;未知鹿死谁手,就不知道鹿会死在谁手上,意思他跟汉光武帝是可以一较长短的。 然后他说,再往下他说,“大丈夫行事当礌礌落落”,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磊磊落落。这个礌就是,这个字是指从城上,这个是武器,敌人如果攻进来,然后在城上有一些石头就往下砸,那个石字。一个人行事应该要光明磊落,“如日月皎然”,像日月那样子的明亮。“终不能如曹孟德”,曹孟德就是曹操,不能够像谁?曹操,也不能像司马仲达(司马仲达是司马懿)父子,“欺他孤儿寡妇,狐媚以取天下也”。所以他认为曹操跟司马懿他们,专会做一些欺负孤儿寡妇这样的事情,狐媚以取天下,这种不是靠自己的实力。 但是说真的,曹操他还满厉害的,他在当时候,东汉末年的时候,非常乱的时候,没有他撑住北方,北方是会非常乱的。所以说他专欺负孤儿寡妇,狐媚以取天下,曹操应该是没有这么糟,就历史上来看到应该还不至于这样。司马懿历史给他的评价就可能比较没那么好了。他们最后还篡了位,司马氏就建立了晋朝,晋朝的国祚也不长,而且也是非常的乱。 这边这一段就讲到不知鹿死谁手这个典故。我们再往下,这个鹿就是猎取的对象,前边讲到就是代表政权,后来也比喻作争逐的对象。 我们再看到第二句,“基业易主,正如燕入他家”,这个在唐朝刘禹锡有一首诗,叫做《乌衣巷》。乌衣巷,这就是一个巷的名称。当时是东晋的时候,王导跟谢安等豪门贵族,居住在乌衣巷这个地方,这是东晋的时候。到了唐朝,那个地方已经改朝换代了,居住在里面的人,不是王导跟谢安这些贵族了,已经换主人了。所以他曾经有这么一首诗写道:“旧时王谢堂前燕,飞入寻常百姓家”。就指到是这样,旧时,在以前是王谢,王导跟谢安,他们堂前的燕子。飞入寻常百姓家,这边的飞入,不是指这边的燕子飞到别家去,而是指这个地方换了主人,燕子它也不分屋宅换主,它一样还是飞入,还是会回来筑巢,只是这个已经不是以前的那个豪门贵族了,而是平民的百姓所居住的,改由平民百姓居住在那个地方,不再是你东晋那个豪门贵族所居住,已经换了屋主。所以后来我们这边讲到,基业易主,正如燕入他家。 我们再往下看这个:“雁到南方,先至为主,后至为宾;雉名陈宝,得雄则王,得雌则霸。” 第一句,我们看到注释第一的地方,“雁到南方,先至为主,后至为宾”。字面上就讲到雁飞到南方,我们刚有介绍到,“先至为主”,就是先到的为主,为主人,“后至”,后边才飞过来的就叫做客人。相传是在中秋节以前先飞到南方的大雁是主人,中秋节以后才抵达的那是客人。它们动物之间应该还是有这样的区分。包括燕子,听说它们也是,配偶如果过世的话,它们也是不另外再那个,就是独自一只。 “雉名陈宝,得雄则王,得雌则霸”,这个是干宝的《搜神记》里边记载到的一件事情。我们来看一下注释第二,这个“雉”就是野鸡。在干宝的《搜神记》里边,记载到这么样的一则,秦穆公当时,有陈仓人抓到了一只怪兽。有两个童子在路边,那个童子就跟那个人讲,那个怪兽它的名字就叫做媪,就指着那个怪兽,跟他讲那个怪兽叫媪,常在地下食死人的脑子。然后想要杀它,就用柏树击打它的头,你就拿柏树击打它的头。 这时候那个怪兽就说了,它就说,那两个童子叫做陈宝,就是刚讲在路旁的那二童子,说那两个童子叫陈宝,得到雄的可以称王,就是称王,我们刚讲“得雄则王”,就是称王的意思;得到雌的可以称霸诸侯。当然,后来那个陈仓人就舍弃媪,就不去抓那只怪兽,而赶快跑去抓谁?抓那二童子,结果两童子马上就变成野鸡赶快飞走了。干宝《搜神记》常常记到这些故事。所以后来我们说“雉名陈宝”就是这样,“得雄则王,得雌则霸”,就是从这个故事里边来。 我们再看一下下一句:“刻鹄类鹜,为学初成;画虎类犬,弄巧反拙。” 第一个这是“刻鹄类鹜,为学初成”,前面这个还不错。后面的画虎把它画成犬了,就弄巧成拙了,这个差太多了。“刻鹄类鹜”,这两个还比较像一点。 我们看到注释第一的这个,雕不成天鹅,那个鹄,天鹅,鹜就是野鸭子。他说雕不成天鹅,还类似,类就是类似的意思,有点像,有点像什么?野鸭。比喻仿效虽然欠逼真,但是还有点近似,就是还有点像。所以这个为学叫做“为学初成”,就是刚开始在学习东西,还没有达到很好,但是也画得还可以,有模有样了,没有说非常的像鹄,但是也有点接近那个样子。 “画虎类犬,弄巧反拙。”我们看一下画虎类犬,就是画老虎不成,结果就画成像狗,老虎跟狗就差比较多了。这个比喻模仿不到家,反而不伦不类。所以后面那句是讲到比较不好的,画虎类犬是弄巧反拙,或我们也常讲弄巧成拙,就是本想要耍弄聪明,却反而败事。 下边这里还补充一个,《里语征实》里边讲到的弄巧成拙,引用《传灯录》里边记载到这么样的一个谚语,它说:“墨鱼吐墨,弄巧反拙”。它说墨鱼,墨鱼我们知道,这个会吐黑烟的,然后弄巧反拙。“盖墨鱼性巧,每聚游辄吐墨自覆”,它们聚游,就是聚在一起游,然后常常就是吐着墨,把自己覆盖起来,让人家看不清楚它在那里,其实还满简单,网子一网就起来。“人即迹墨水捕之”,就是指人就按照有看到水里边有一团黑色的,那就知道那边有什么?有一群墨鱼在那边,所以这叫弄巧反拙,就是这样。墨鱼它就常常在游动的时候,碰到敌人它也就是吐黑烟。 有一次,好久以前跟我一个同学,在山水,澎湖山水那边潜水,就看到有乌贼。我们就潜水追在它后面,然后就噗,第一次在水中看到那个墨鱼吐墨,它就喷出来,然后整个都是,海里边就它那一区整个都是黑色的,第一次看到墨鱼吐墨。 我们再往下看这边引一下这段话,刚刚我们读到的“刻鹄类鹜,为学初成;画虎类犬,弄巧反拙”,这段这是引到《后汉书.马援传》里边记载到,马援他写了一封信,给他哥哥的小孩严跟敦的一封信。我们来读一下这一段:“兄子严、敦并喜讥议,而通轻侠客。援前在交址,还书诫之曰:‘吾欲汝曹闻人过失,如闻父母之名,耳可得闻,口不可得言也。’”我们先看到这边,前面讲到他哥哥的小孩严跟敦,并喜讥议,很喜欢常常去讥讽别人、去议论别人。而通轻侠客,就是常常跟那些侠客,那些轻侠这些人在一块。马援之前在交址,南方,就写书回来告诫他们:“吾欲汝曹”,汝曹就是你们的意思,汝曹、汝辈就是指你们,你们闻人过失,在听到别人过失的时候,“如闻父母之名”,就是说你在听到别人的过失的时候,就好像听到别人在评论你的父母亲,“耳可得闻,口不可得言也”,你要把对方,就是听到别人在批评那个人的过失,你要把那个人当作自己的父母亲的意思,你耳可以听,你口不得言,你嘴巴不要批评。告诫他这样。 然后他说:“好论议人长短,妄是非正法”,就是你喜欢去议论别人的长短、评论别人的是非,这个是不好的,“此吾所大恶也”,这是我所非常讨厌的,很讨厌的,“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”,他讲到,马援就讲,我宁死也不想听到我的子孙有这样的行为。“汝曹知吾恶之甚矣,所以复言者,施衿结褵,申父母之戒,欲使汝曹不忘之耳。”他就跟他讲,你们两个知道我恶之甚矣,就是非常非常讨厌这样的情形,所以我复言者,再一次告诉你们,施衿结褵,申父母之戒,欲使汝曹不忘,我一再的叮咛,希望你们不要忘记。 我们看一下“施衿结褵”,这个下边我有个小注。下面往下看,施衿结褵就是古时女子出嫁的时候,母亲将五彩丝绳和佩巾结于其身。在古代里边,施衿结褵就是古代女孩子出嫁的时候,母亲将五彩的丝绳,还有佩巾,就结在那个女孩子的身上,然后就跟她讲一些事情。后来就比喻父母对儿女的一个训诫。 申父母之戒就是指要记住,要记住父母亲的一个训示。他现在就是希望你们能够记住,不要忘了。他就跟他讲。我们就看到,从这篇文章也看到,马援对人的观察真的是很细腻。他就跟他的这两个侄儿讲,他的一个朋友叫龙伯高,“敦厚周慎,口无择言,谦约节俭,廉公有威,吾爱之重之,愿汝曹效之”,就希望你们两个能够去效仿他。这边讲到是龙伯高敦厚周慎,口无择言。这个口无择言是指他说话皆合道理,无需要经过选择,讲出来的话,就是修养很好,随时讲出来的话都非常的有道理,不需要再去选择。为人谦约节俭,廉公有威,非常的公正清廉、有威望。吾爱之重之,我非常喜爱他、非常的敬重他。愿汝曹效之,希望你们两个能够效法他这样的行为。 他再告诉他第二个人,叫做杜季良。他说杜季良这个人是怎么样?“豪侠好义”,非常的豪侠,很好义,“忧人之忧,乐人之乐”,别人有忧他就心中有忧,乐人之乐,这种就是那种很豪侠之客的特质,“清浊无所失”,清浊就是指到各式各样的朋友的意思,无所失就是黑白,我们所谓的黑白两道统统有的意思,清浊无所失,“父丧致客,数郡毕至”,他父亲过世的时候,来的那些客人,天呐,好几郡的人都全到了,“吾爱之重之”,我也很喜爱他,也很尊重他,“不愿汝曹效也”,但是这个人我不希望你们去效法他。 同样这两个人都是马援所敬重的人,所爱之重之的人,但是前面的龙伯高,他告诫他的两个侄儿要效仿他;后边的这个杜季良,他告诉严跟敦,马严跟马敦,告诫他们两个不要去效仿他。“效伯高不得,犹为谨敕之士,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”,就是这句。你仿效龙伯高不得,就是没有学得很像,但是至少还是什么?算谨敕之士,谨敕就是谨慎修持的意思,代表你个人虽然没有做到像他那么好,但是至少你还是一个能够约束自己的人。所谓的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,就是我们前面讲到的,雕刻鹄不成,但是至少还是有点像鹜。 如果是“效季良不得”,如果你是仿效杜季良,“陷为天下轻薄子”,你没有学好的话,那就变成是什么样子?天下的轻薄子。轻薄子是什么?纨裤子弟,就是浮华不知人间甘苦的这种富家子弟。就变成为天下的纨裤子弟,变成是一个纨裤子弟。这个是什么?“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。”这就变成所谓的什么?画虎不成,结果变成是一条狗了。这两个人的特质不一样,都是马援的好朋友,但是他希望他的子孙去学的是龙伯高这样的一个行径,而不是学杜季良。像杜季良这样子的是很海派,一看就是非常海派的那个样子,两个特质是不一样的。 我们再往下:“美恶不称,谓之狗尾续貂;贪图不足,谓之蛇欲吞象。” 这边讲到“美恶不称”,称就是对称的意思,美恶不相称,这叫做什么?“狗尾续貂”。“贪图不足”就是指很贪心、不满足,这个叫做什么?“蛇欲吞象”,细细的蛇还想要把一头很大的大象把它吞进去。 我们看一下注释第一个,“狗尾续貂”,貂是一种皮毛极为珍贵的动物,古代皇帝的侍从常常用貂的尾做帽子的装饰,所以武将常常戴的就是貂蝉。我们看一下《晋书.赵王伦传》里边记载到,晋代赵王伦篡位以后,大封其党羽,就大封平常跟在他旁边的这些党羽。“奴卒厮役”,这个是指到地位低下的,就是一些小厮,做一些比较杂的工作,“亦加以爵位”,连这些人都封给他爵位。结果每朝会的时候,就是朝会的时间,“貂蝉盈座”,貂蝉就是指到古代武官帽子上边的装饰,这貂蝉不是我们讲的那个美女貂蝉。貂蝉指到是古代武帽,武官的帽子上边就是有貂跟蝉。 为什么用貂跟蝉这两个,是有它的用意在,那个貂字,貂是一个勇猛的动物,所以君王希望武将就是要这样;蝉这一种是什么?洁身自爱。所以他的佩件是有用意在,他希望他的武将们很勇猛、很洁身自爱,所以常常会在帽子上就装饰貂跟蝉。结果貂蝉盈座,意思就是说很多人,有才无才的,有才华无才华的,全部一群这样。“时人为之谚曰”,当时候的人就帮他取了这个,那种谚语就流行了,就讲说“貂不足,狗尾续”,貂不足,然后就狗尾续之。所以后来这边讲到讽刺滥封官爵。后来我们就把狗尾续貂这个词,讲到就是说,拿不好的续在好的后面,前后不相称的意思,“美恶不称,谓之狗尾续貂”,狗尾来续前面的貂。貂是比较好,狗是比较不好的。这所谓好不好就是我们讲到那种什么皮革那些,貂,貂皮大衣很贵,这个动物。 我们再看到第二个是“贪图不足,谓之蛇欲吞象”。蛇欲吞象,这个在《山海经》里边讲到“巴蛇食象”,巴蛇食象,吃象,“三岁而出其骨”,过了三年之后才出其骨,真的是有够贪心。后来就用蛇吞象比喻指贪得无厌的意思,所以贪图不足,谓之蛇欲吞象。这么小的,然后想要把一只象把它吞进去,真的是很贪心。 我们再往下看这个:“祸去祸又至,曰前门拒虎,后门进狼”;然后再下来是“除凶不畏凶,曰不入虎穴,焉得虎子”,我们后边这句大概都还满熟悉的。 我们先看到第一句的地方,“前门拒虎”,前门拒虎就是前面抗拒了老虎,后门又进来了狼。虎跟狼都是很凶猛的动物,后来我们就把虎跟狼比喻是一种祸患。这消除了一个祸患,又招来了另外一个祸患。这是讲到后汉和帝的时候,外戚窦氏专权,和帝就跟宦官共谋要诛杀窦氏,把窦氏的势力给打垮,但是过分的亲信太监之后,又导致了宦官专政,就是这样,这叫做“前门拒虎,后门进狼”。所以统治者,当君王也必须要很有智慧才行,要不然会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。 第二个,我们看一下“不入虎穴,焉得虎子”。“除凶不畏凶”,就是要把这个凶去除,那就不要畏惧去面对这个凶,这“除凶不畏凶”,叫做“不入虎穴,焉得虎子”,我想要得到老虎的小孩,就要进入虎穴。虽然虎穴里边非常的危险,但是你要得到虎子,那你就必须要不怕危险的进到虎穴里边去,这样的意思。所以这边讲到,比喻不经历艰苦的实践,就不能取得巨大的成就,也比喻就是指到说不冒危险你就没办法成事。 我们今天的学习时间到了。谢谢各位,谢谢!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13801256026.com/pgzp/pgzp/2809.html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