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22/8/15来源:本站原创作者:佚名

编前语:北厂在明清时期是德州最繁华之地,有运河码头,还有粮仓。如今历史变迁,历史遗迹大多已消失,大运河开发在即,北厂作为德州最主要的历史遗迹,应该充分利用此次机会,把北厂再次开发利用,再现历史辉煌。天后宫

据民国《德县志》记载:“旧在北厂运河东岸,清道光年间,本邑驻防旗人武状元昌伊苏,自台湾总镇任旋里后建。近因年久圯废。其后人移像于大营东街,其住宅南园,另建神像供奉。”

天后娘娘即妈祖,又称“天上圣母、天后娘娘、天妃娘娘”等。这一信仰是由真人真事演变而来的。妈祖系宋代福建莆田人,林愿的第六女。幼而神异,兄商海上,遇风暴,女瞑目出神救之,年二十而卒。屡显灵于海上,泛海者皆祷祀之,从而形成了民间对其普遍的信仰。后晋封为天后、明永乐封为天妃。系东南沿海信仰的海神,德州一带唯一的一座“天后宫”。

据说,德州的武状元昌伊苏在台湾任总镇,因病卸任乘船返回大陆时,在海上遇到了暴风骤雨,他所乘的船大有被吹翻而葬身海底的景象,故有名随行官员向昌伊苏提议,只有送给海神一美女才行,故人们就将一侍女投入海中,结果无济于事。那位官员又说此女地位太低海神不要。无奈昌伊苏只好忍痛将自己唯一的爱女投入大海之中,当时,便风平浪静昌伊苏的船顺利返回大陆。回德州后他为了追思自己的女儿,就在北厂围子门外修了这座名曰“天后宫”的庙宇。北厂人称其为“娘娘庙”。说真的北方人对妈祖不太熟悉,故来此烧香者甚少。但昌伊苏却几乎每天都要到该庙里去祭拜。后来,昌伊苏的后人将大殿里的神像被移到城里,仍留有六间大殿、一座阁楼,日伪时期被拆除,其迹湮灭。

附:德州的武状元昌伊苏

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里,状元这个头衔是人们梦寐以求的地位和荣誉,在各式各样的故事里,状元多是以喜剧而结局的人物。可是,我们德州的这位状元郎,其结局却是一个悲剧式的故事。

在明清时代,德州人承启了董仲舒先生“三年不窥园”的学习精神,使德州成了华北乃至全国的文化高地。明中期,当时人口不过两万的德州城,就有六十多名举子进京参加了殿试;清朝首次开科举时,德州学子进入殿试中进士者就有:李侠、李源、田绪东、温泮、孙继、肖惟豫、尹严维、陈洪谏、赵其星等九人。从明·成化年间开始,德州籍的进士蝉联,在科举史上,多次出现一榜五进士、一榜三进士的美誉。清朝曾出现一门八进士的卢家、一门六进士的田家等仕宦家族。并先后出现了不少文学家、史学家、书法家等大师级的人物,如卢世傕、卢见曾、宋弼、程先贞、田霡等。

从明到清中期,在这余年中,德州进士及第近百名,在朝中最高官做到阁老级,可遗憾的是一个文科状元也没出过。只是到了清·嘉庆朝的最后一科,才有满族人昌伊苏中了个武状元。清·嘉庆25年()皇帝驾崩,道光元年()三月,清仁宗葬于昌陵(今河北易县)。清·嘉庆25年()十月二十一日,道光“称帝……会试文武举世闻名人,礼兵二部察明复实,准其再行殿试。”道光皇帝御驾紫光阁,阅中式武举马步射。又御驾箭亭阅中式武举技勇。御乾清宫引见中式武举,亲定甲乙。皇帝御太和殿传胪,赐中式武举一甲昌伊苏、李凤和、富成三人武进士及第,二甲菩萨保等四人武进士出身,三甲戴恩等三十人同进士出身。赐一甲一名昌伊苏等37人武进士及第出身有差。封建王朝规定,新登基的皇帝不占父皇同年之年号,故此科视为嘉庆朝最后一科。故昌伊苏是清·嘉庆年间,由道光皇帝主持的科举,而中的新科武状元,为清·嘉庆年间的最后一名武状元。嘉庆二十五年(),庚辰科武进士一甲第一人(武状元)昌伊苏,授头等侍卫。清·道光十年()出任四川夔州协副将。道光十二年()任四川督标中协副将。历官陕西潼关协副将、署陕西洮岷协副将、署陕西河州镇总兵、甘肃宁夏镇总兵等职。清·道光二十一年()授陕西西宁镇总兵,次年暂署陕西固原提督。清·道光二十二年(),任伊犁镇总兵,署直隶提督。道光二十三年()奉旨接任保芝琳担任台湾镇总兵。在此期间,是台湾地区最高军事首长。他在任台湾总兵期间,平定了“洪协”起事。

这位在德州城历史上,唯一的一名武状元昌伊苏(—),字朴园,系那木都鲁氏,德州满族正黄旗人。清·嘉庆二十一年()的武举人,嘉庆二十五年()武状元。

昌伊苏出生在德州城东门里,满洲营一个护城兵的家里。幼年父母早亡,由养父邦古那抚育成人。14岁时,便被送入德州满洲营城守御署当差。

由于昌伊苏聪明勤快、体质健壮,又会点的武功,不久被提拔为班头,专门侍奉城守尉大人。

德州城的防卫,自清·乾隆二十六年()起,改归青州都统管辖。故清·嘉庆十四年()秋,青州府满洲驻防营都统来德州巡察,检阅驻防兵员们演武。演武完毕在检阅列队时,都统走到年仅17岁的昌伊苏面前,问陪从的阅习官:“此辈何等人士也?”陪从官忙答道:“回大人话,属下一小戈什哈(亲兵),名昌伊苏,自幼父母双亡,由养父邦古那养大,现养父年老有病。”

这时,青州府都统轻轻的“嗯”了一声,哪知他突然出手,在昌伊苏肩胛骨处用力一捏,昌伊苏纹丝未动,都统点了点头走了。检阅结束后,都统吩咐手下赏昌伊苏白银20两为父治病,并语重心长的对昌伊苏说:“你今后要加倍努力、苦练武功,以更好的为我大清江山社稷效力,尔辈日后必有大进也。”昌伊苏高声答道:“扎!”

从此,德州满洲营的官员,就对昌伊苏另眼看待了,他们尽心教练、器重栽培。昌伊苏也暗下功夫,勤学苦练,为昌伊苏后来取得功名,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
昌伊苏任武状元时年仅28岁,被留京任头等侍卫,入宫廷侍从皇帝左右。朝廷并赐白银千两,命其在原籍德州城内,修建状元府第,并赐“武魁”御匾一块,以示殊荣。

这座状元府第门前的道路,就被命名为状元府街,现叫状元府社区,即今德城区市直小区东海子的北岸处。状元府的旧址后来成了德州第二针织厂,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,在城市建设中彻底消失了。

这时期的清朝政府,已经是清·宣宗(即道光皇帝)时期,满清王朝已经从康乾盛世,不可逆转的开始滑向衰败。鸦片的涌入、白银的外流,加上天灾人祸、官场腐败,故国内外危机四伏,清王朝已处于了风雨飘摇之中。清·道光二十三年(),昌伊苏在担任台湾镇总兵期间。台湾省的台南县发生了“洪协”起事。昌伊苏奉旨率精兵0人,前去对其进行了镇压。昌伊苏对清政府忠心耿耿,故对反对清朝统治者的人一律格杀勿论。甚至宣布:与匪勾连者杀,3人聚会者杀,户籍不明者杀,形迹可疑者杀。并上奏“贼势蔓延,臣感兵力不足”,颟顸的清廷又调拨人马赶往台湾,由他节制。在昌伊苏的残酷镇压下,很快洪协就兵败而被捕杀,台湾的“洪协”起事,在昌伊苏的腥风血雨中被镇压下去。因此,昌伊苏得到了清政府的赏赐:赏赐黄马褂一件并被授予“奋勇巴图鲁”(满语:勇士)称号。

在“洪协起事”的同时,地方仕绅郭洸侯,也于台南县发起了数千人的抗粮、抗税的非武力起事。昌伊苏未经详究和分析,也对其进行了疯狂的镇压。但领头人仕绅郭洸侯借机逃跑没被其逮捕,故昌伊苏向朝廷伪报郭洸侯参与叛逆而逃匿,导致郭洸侯遭到朝廷的全国通缉。事后,郭洸侯逃至北京,并委由御史陈庆镛上奏其实情,清·宣宗帝命军机大臣查明真相后,以昌伊苏等人办事草率为名,遂将昌伊苏降三级留任,且不准其用军功等抵销之处分。

昌伊苏在台湾任职期间,他在大肆杀戮的同时,也大肆搜刮了大量金银财物、珠宝细软。但因他杀人过多,总感到自己心里老是不安,时常出现精神恍惚,有人向他索命的感觉。清·道光二十八年(),昌伊苏任台湾镇总兵已满6年,故向皇帝奏请,欲回原籍养病的请求。在获准他离台归德州时,他弄了几艘大船,满载箱笼、随从和眷属。在离开台湾岛前,他得意的喃喃自语:“就要离开这是非之岛,荣归故里了。”谁知在返回大陆的途中,它的大船航行在台湾海峡中部时,天公突然发怒,可能要报复一下这个杀人不眨眼的武状元。顿时天上乌云翻滚,狂风大作,大海里巨浪滔天、船上顿时乱作一团。虽然,昌伊苏所乘坐的船较大、承载量也较重,但在茫茫大海里,仍不过是沧海一粟而已,苍天、大海要是让它葬身海底易如反掌。故昌伊苏跪在船舱内,向老天爷、龙王爷、海神娘娘不住的叩头许愿,只要这次能安全到岸、顺利的到家,他就在德州修一座天后宫,天天祭祀妈祖娘娘等,虔诚的祈求海龙王、海神娘娘保佑。哪知无论他怎么祈祷也无济于事,天公愈发作威,风越刮越大,海浪越来越高,大有将其船捣翻之势。这时,他的一位幕僚对他说:“大人,遭到如此的凶险,只有给海龙王献一女子,才能逢凶化吉啊!”蒙昧的昌伊苏急忙说:“那好,快将丫头玉娘送给龙王。”随从们架起丫鬟玉娘,不容分说就将其扔进了大海里,可海里翻滚的浪涛还是有增无减。那位幕僚又道:“玉娘命贱,看来海龙王不满意啊!”这时,心胆俱裂、束手无策的昌伊苏,为保住自己的性命和财宝,终于下了决心,无可奈何的说:“来人啊,把格格送给龙王!”就这样,他惟一的、驶入掌上明珠的女儿明珠,也被他抛进了大海,于此同时昌伊苏一动不动的瘫在船舱里。

说也奇怪,明珠格格被抛进大海后,当即风就小了,浪涛也渐渐平息了。昌伊苏的生命和被掠夺来的财产保住了。貌似说武状元昌伊苏用自己闺女的命,换回了他自己的命和几年来搜刮的财产。天上微微露出了太阳,好像在嘲笑这个武夫无知。大海又恢复了风平浪静,貌似在戏弄这个状元愚昧。蓝天上漂浮的白云,犹如藐视这个懦夫无德。这时,昌伊苏才如梦方醒,这个杀人不眨眼的武夫,便泪流满面的嚎叫了起来:“我的心肝,我的女儿,明珠你在哪里,你在哪里啊!……!?”

昌伊苏虽然拥有良田百顷、瓦舍百间,有妻妾四房,但身边并无一子,仅二姨太为其生下一女明珠。故昌伊苏将其视若掌上明珠,但为了他自己的性命和财产,今天却被他无情的抛下了大海。

昌伊苏进京谢恩后,回到德州,德州城所有大小军政衙门的官员及德州城内各大名门士绅,纷纷前去状元府恭贺昌伊苏荣归。他又在城东(今刁李小区一带)置办田产百顷,一时成为德州城满洲营里最大的官僚地主。自此,昌伊苏他住在状元府里,天天山珍海味、养尊处优。但是由于他杀人太多,其良心却不断的受到谴责,故他时常惊恐过度,经常处于精神恍惚、喜怒无常的状态。不久他就患了精神分裂症,恍惚时不断叫喊:“我要杀人!我要杀人……!”清醒时,他又老泪纵横,不停地自言自语:“我该死,我该死……。”

为安慰自己破碎的心,他出资在北厂街修建了天后宫(俗称海神娘娘庙)庙一座。庙宇建好后,他便常去那里焚香烧纸、顶礼膜拜,梦想借此洗去自己的前尘之过。后来,他感到去北厂不方便,便又将其移到城里天齐庙街。道光三十年(),年仅58岁的昌伊苏,在精神和病魔的双重折磨中死去了,葬于城东刁李贵村西南。结束了自己的一生。

注:

1、肩胛骨:也叫胛骨、琵琶骨。位于胸廓的后面,是三角形扁骨,介于第2~7肋之间。肩胛骨、锁骨和肱骨构成肩关节。

2、洪协:台湾游民,自称总元帅,年10月,聚游民余人攻击台南县境的汛塘(军事据点)。他们杀害驻军后,获得部分武器并集众于大穆降(今台南县新化镇),准备与清兵长期对抗。10月15日,镇守台湾的台湾总兵昌伊苏率军队前往围剿,洪协兵败被捕杀。故此事件称为洪协起事。

3、宣宗:爱新觉罗·旻宁(年9月16日—年2月25日),即清·宣宗,史称道光帝,原名绵宁,即位后改为旻宁(满语,穆麟德)是清入关后的第六位皇帝,也是清朝唯一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皇帝。

4、资料来源:民国《德州志》、《国立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处清国史馆传包》、《清国史》刘宁颜编、《重修台湾省通志》等文献。

5、海神娘娘:相传妈祖俗名默娘姓林,出生于宋朝(或曰五代末年)福建省兴化郡莆田县湄洲岛,一出生则不哭不闹,因而取名为默,小名默娘,因此又称林默娘。自北宋开始神格化,被称为妈祖并受人建庙膜拜,复经宋高宗封为灵惠夫人,成为官府承认的神祇。(部分内容摘录《北厂志》)

作者简介

马惠彬,男,年生于德州市德城区桥口街,大学文化,企业退休员工。由于他生在运河边、长在德州城,对运河、对德州历史有着特殊的感情,故年退休后,便介入了对德州地域历史及德州运河文化的研究,先后写出了有关德州历史和运河文化的文章余篇、万余字。先后在各种报刊杂志和书籍上发表了余篇。写出了各种类型的诗词歌赋等近余首,在各种报刊杂志和书籍里发表了百余首。已出版《德州史话》一、二集,《北厂志》、《桥口街志》、《水兽旱船》等书籍。


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13801256026.com/pgyy/pgyy/1360.html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